免疫力是什麼,是怎麼抗病毒的
這次疫情給我們大家都上了一堂深刻的防疫課,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和責任。
以往人們對免疫力的理解比較模糊,覺得免疫力是抽象的、可有可無的,經歷了疫情才知道免疫力甚至可以決定生死。
究竟什麼是免疫力,我們又如何判斷身體是否存在「免疫危機」呢?
免疫力:平外患、安內亂、固城牆
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,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(病毒、細菌等)、處理衰老、損傷、死亡、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、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。
免疫力的強弱會影響人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。很多疾病或多或少都與免疫系統有關。可以說,增強免疫力,就是提升身體的「戰鬥力」。
關於抗病能力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一書中就記載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,說明人體身體健康關鍵在於「正氣」,也即自身的抵抗能力。
一個人稟賦充足、正氣強盛,就能有效地抵禦外邪,這也是「正氣存內, 邪不可干」,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的道理。當正氣足夠抗禦邪氣,就可以產生抗病力,從而不容易生病,或者生病後自愈能力強,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免疫力強。
如果先天不足,正氣不足以抗禦邪氣,就容易感受外邪侵襲或者機體功能失調出現疾病,這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免疫力差。
為什麼說免疫力就是戰鬥力?
傳染病有三種傳染方式,一種是顯性感染,即被病毒傳染後出現一些癥狀;一種是隱性感染,病毒並不會使人發病,人體會自行把病毒清除掉,而且會獲得免疫力。還有一種是攜帶者,即在呼吸道、鼻咽部等部位攜帶病毒,並排出病毒,會將病毒傳染給與之接觸的人。
而被傳染的個人會不會發病,也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,主要因素有兩個:一是與感染病毒數量多少有關,感染病毒的數量不大則可能不會發病;二是與每個人對病毒的抵抗力強弱有關,並不是說感染了病毒後,百分之百會發病。如果遇到免疫力比較低的人,就很有可能會被感染。
科學看待免疫力,3個誤區要避免
誤區一:免疫力越強越好
免疫力低下,人體易受細菌病毒的侵擾,還容易出現諸如體質虛弱、營養不良、精神萎靡、疲乏無力、食慾降低、睡眠障礙等健康問題。但免疫力超常也不是好事,它會引起過敏反應、自身免疫疾病等。
良好的免疫力具有自我調節能力,處在均衡狀態。
誤區二: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,需要特別保護
在免疫系統發育的過程中,過度保護只會讓機體的免疫系統變得不堪一擊,並不利於孩子的長期健康。
孩子提高抗病能力主要從調節肺脾腎功能不足來進行,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生機蓬勃、發育迅速,所以小兒功能不足是相對的。
誤區三:靠突擊的方式,增強免疫力
調養身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須從飲食、起居、運動、情志等方方面面著手。一時心血來潮,想靠突擊的方式,迅速增強免疫力,不僅不科學,方法不當,還容易對免疫系統造成干擾。
警惕免疫力下降的5個信號
美國《預防》雜誌曾提醒,出現以下5個信號,說明你該增強免疫力了。
01
開始愛吃甜食
美國《臨床營養》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,攝入100克糖會顯著影響白細胞的殺菌能力長達5小時。
02
總忘記喝水
喝水能幫助人體排出毒素,喝水不夠也會影響免疫力。衡量喝水是否充足的一個指標是尿液顏色,太黃表示喝水不夠,太透明表示喝水過量,正常應為淡黃色。
03
體重迅速上升
體重超標、肥胖不僅不利於心臟、大腦以及其他器官的健康,同樣會削弱免疫系統功能。
04
鼻子易發乾
鼻涕可將病毒排出,鼻腔太乾燥則利於病毒入侵。
05
總覺得緊張
情志失衡、壓力大、精神緊張,都會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。
保護好自己,就是保護好家人
病毒比我們想像的更狡猾,但不必恐慌。在增強自身體質和免疫力的同時,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,盡量避免與病毒接觸。
專家提示民眾,具有疫情高發地區的旅居史,近期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,仍要密切關注身體的異常情況,做到早發現,早報告,早隔離,早治療。隔離期滿人員回家後,不能掉以輕心,需要繼續單獨居住就餐,減少與家人的接觸。
現在逐漸復工復產,防控還是不能放鬆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離,這是最基本的,只有掌握好免疫知識,我們才能科學、合理地調養免疫力,擁抱健康人生。
來源:養生固本健康人生
編輯:珠海市場監管團隊
聲明: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繫後台,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。
免疫力究竟是什麼,又是怎麼抗病毒的?
免疫力是什麼,是怎麼抗病毒的
這次疫情給我們大家都上了一堂深刻的防疫課,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健康和責任。
以往人們對免疫力的理解比較模糊,覺得免疫力是抽象的、可有可無的,經歷了疫情才知道免疫力甚至可以決定生死。
究竟什麼是免疫力,我們又如何判斷身體是否存在「免疫危機」呢?
免疫力:平外患、安內亂、固城牆
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,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(病毒、細菌等)、處理衰老、損傷、死亡、變性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、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。
免疫力的強弱會影響人體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。很多疾病或多或少都與免疫系統有關。可以說,增強免疫力,就是提升身體的「戰鬥力」。
關於抗病能力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一書中就記載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,說明人體身體健康關鍵在於「正氣」,也即自身的抵抗能力。
一個人稟賦充足、正氣強盛,就能有效地抵禦外邪,這也是「正氣存內, 邪不可干」,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的道理。當正氣足夠抗禦邪氣,就可以產生抗病力,從而不容易生病,或者生病後自愈能力強,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免疫力強。
如果先天不足,正氣不足以抗禦邪氣,就容易感受外邪侵襲或者機體功能失調出現疾病,這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免疫力差。
為什麼說免疫力就是戰鬥力?
傳染病有三種傳染方式,一種是顯性感染,即被病毒傳染後出現一些癥狀;一種是隱性感染,病毒並不會使人發病,人體會自行把病毒清除掉,而且會獲得免疫力。還有一種是攜帶者,即在呼吸道、鼻咽部等部位攜帶病毒,並排出病毒,會將病毒傳染給與之接觸的人。
而被傳染的個人會不會發病,也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,主要因素有兩個:一是與感染病毒數量多少有關,感染病毒的數量不大則可能不會發病;二是與每個人對病毒的抵抗力強弱有關,並不是說感染了病毒後,百分之百會發病。如果遇到免疫力比較低的人,就很有可能會被感染。
科學看待免疫力,3個誤區要避免
誤區一:免疫力越強越好
免疫力低下,人體易受細菌病毒的侵擾,還容易出現諸如體質虛弱、營養不良、精神萎靡、疲乏無力、食慾降低、睡眠障礙等健康問題。但免疫力超常也不是好事,它會引起過敏反應、自身免疫疾病等。
良好的免疫力具有自我調節能力,處在均衡狀態。
誤區二:孩子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,需要特別保護
在免疫系統發育的過程中,過度保護只會讓機體的免疫系統變得不堪一擊,並不利於孩子的長期健康。
孩子提高抗病能力主要從調節肺脾腎功能不足來進行,小兒的生理特點是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生機蓬勃、發育迅速,所以小兒功能不足是相對的。
誤區三:靠突擊的方式,增強免疫力
調養身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須從飲食、起居、運動、情志等方方面面著手。一時心血來潮,想靠突擊的方式,迅速增強免疫力,不僅不科學,方法不當,還容易對免疫系統造成干擾。
警惕免疫力下降的5個信號
美國《預防》雜誌曾提醒,出現以下5個信號,說明你該增強免疫力了。
01
開始愛吃甜食
美國《臨床營養》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,攝入100克糖會顯著影響白細胞的殺菌能力長達5小時。
02
總忘記喝水
喝水能幫助人體排出毒素,喝水不夠也會影響免疫力。衡量喝水是否充足的一個指標是尿液顏色,太黃表示喝水不夠,太透明表示喝水過量,正常應為淡黃色。
03
體重迅速上升
體重超標、肥胖不僅不利於心臟、大腦以及其他器官的健康,同樣會削弱免疫系統功能。
04
鼻子易發乾
鼻涕可將病毒排出,鼻腔太乾燥則利於病毒入侵。
05
總覺得緊張
情志失衡、壓力大、精神緊張,都會使免疫系統變得遲鈍。
保護好自己,就是保護好家人
病毒比我們想像的更狡猾,但不必恐慌。在增強自身體質和免疫力的同時,我們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,盡量避免與病毒接觸。
專家提示民眾,具有疫情高發地區的旅居史,近期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,仍要密切關注身體的異常情況,做到早發現,早報告,早隔離,早治療。隔離期滿人員回家後,不能掉以輕心,需要繼續單獨居住就餐,減少與家人的接觸。
現在逐漸復工復產,防控還是不能放鬆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離,這是最基本的,只有掌握好免疫知識,我們才能科學、合理地調養免疫力,擁抱健康人生。
來源:養生固本健康人生
編輯:珠海市場監管團隊
聲明: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繫後台,我們將24小時內進行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