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研究需要「百家爭鳴,百花齊放」,對歷史人物、事件、現象之看法,從不同視角去分析,自然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,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論。就拿太平天國歷史研究來說,有幾大領域至今依然爭論激烈:北伐、天京事變、石達開離京出走、李秀成叛變等,而北伐則是研究之最大熱點;北伐之原因、過程、最終失敗之因素等,仍在爭論不休。前不久,有粉絲詢問作者:派2萬老兵長途奔襲燕京,是楊秀清有意消滅西殿勢力,從而實現大權獨攬,可否有這回事?這問題算是比較新穎,「北伐消滅西殿勢力」一說之前在網上也看過,大多是一些網友在評論區中「吐槽」東王楊秀清,將其北伐之罪名扣在東王身上使然。至於這觀點是否正確,筆者認為可以進行討論與分析,而後再下定結論。
01.楊秀清與蕭朝貴之關係:是對手還是戰友,其關係究竟如何
既然認為北伐就是為了消滅西殿勢力,不妨先來了解下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之間的關係如何?太平天國「創業八人團」,洪秀全、楊秀清、蕭朝貴、馮雲山、韋昌輝、石達開、秦日綱、胡以晃,憑啥站穩腳跟,都有何本事呢?洪、馮是拜上帝教創辦者;韋、石、秦、胡等要麼投入巨額資金贊助起義,要麼拉攏幾千人馬入伙,都是帶來乾股的主。楊、蕭有啥資本呢?倆人都是燒炭佬,一生窮困潦倒,家族背景幾乎是零,可忽略不計。楊、蕭能上位,靠的是玩「天父下凡」這旁門左道,取得宗教代言權,其他人只能忍著。有了宗教權力,楊、蕭在天國中的咖位不相上下,平時矛盾自然有。例如,蕭玩「天父下凡」,弄死楊秀清岳父陳來;楊暗中與洪宣嬌(蕭夫人)搞曖昧,還用「天父傳言」粉飾。可以說,楊蕭之間恩怨不少,會有較勁。不過,洪、馮、韋、石、秦、胡等勢力也不小,楊蕭沒壓倒性優勢,他們還必須要聯合起來,求得發展壯大。所以,楊、蕭既是對手也是戰友,在相當長時間裡,他們以戰友為主。
02.「北伐消滅西殿勢力」說之由來,可否站得住腳
隨著楊、蕭勢力不斷壯大,洪、馮、韋、石、秦、胡等被邊緣化,軍國大事幾乎都是楊、蕭在處理,這在平日發布之文件中均冠以「天父、天兄」等字樣可以看出。很遺憾,蕭朝貴為了再次樹立威信,打壓楊秀清,親率2000精銳長途奔襲長沙,並親自到前線督戰,被一炮打死,送上西天。此時,楊秀清基本就是一家獨大,西殿勢力也無法與之抗衡。不過,有人認為是楊秀清故意不派兵,才導致西王慘敗送命;西殿對東殿很不滿意,東殿對西殿也是防備,兩大集團之關係形同水火。為了徹底消除威脅,楊秀清派林鳳祥、李開芳、吉文元等西殿將士長途奔襲燕京,想藉助清軍之手幹掉政敵。為此,大夥紛紛拿出證據:區區2萬人就敢長途奔襲,還是孤軍深入,偏師北上,豈不是去送死嗎?這就是東王楊秀清之陰謀,他在玩「借刀殺人」之遊戲。那麼,事實果真如此嗎?
03.北伐出動精銳老兵2萬,可否算是「孤軍深入,偏師北伐」
接著上段內容,出動2萬老兵長途奔襲燕京,可否算是「孤軍深入,偏師北伐」呢?先弄其第一問題:2萬老兵算少嗎?定都天京時,太平天國能算得上百戰精銳的將士估計有7萬人,其中1萬多是從廣西帶來,其餘就是在湘南招收的天地會武裝、礦工等,這是具有強悍戰鬥力之部隊。當時,太平天國僅僅佔領南京、鎮江、揚州三城,還被「江北大營」、「江南大營」等包圍,自然得分出兵力來駐守,況且還要西征。所以,這2萬老兵是所能出動兵力之極限了,並不能說是去送死,畢竟天下未定,少量精銳又怎會捨得殺害呢?再說這兩萬人是否是「偏師北伐,孤軍深入」。什麼叫偏師?當然是打替補,不是主力咯?那麼,北伐軍算是「偏師」嗎?答案是否定的,非但不是偏師,還是重點。北伐出動2萬精銳老兵,林鳳祥、李開芳、吉文元均是無敵猛將,戰功赫赫;西征第一波僅僅出動萬餘人,主帥胡以晃能力還可以,賴漢英則靠邊站。北伐軍主帥與兵力配置,都是超過西征,怎會是偏師呢?
04.北伐出動後,楊秀清是否派兵增援,救援之誠意如何
北伐陣容豪華,主帥於兵力配置都是碾壓西征軍,不能算是偏師。那麼,可否算是「孤軍深入」呢?什麼叫「孤軍深入」,當然是沒有後繼援兵,沒有隊友來幫忙咯。那麼,2萬北伐軍出動後,東王楊秀清是否派兵增援,其救援之誠意又是如何呢?答案是,派出3次援兵,一次比一次規模大,誠意十足。第一次是派遣朱錫琨、黃益芸等率萬餘增援,可惜在六合就慘敗了。第二次,派曾立昌、許宗揚、陳仕保等率7000兵馬增援,一度攻佔臨清,後因指揮不力,全軍覆沒。第三次則是派秦日綱率1萬兵馬北上,可惜在舒城受阻,返回天京。這三次增援除第一次是「配合北伐」外,後兩次都是前去「救命」,且誠意十足。曾立昌7000兵馬從何而來?答案是,從西征戰場抽調,還放棄揚州,出動守軍,這成本很高了吧。秦日綱1萬餘兵馬從何而來?答案是,天京戰場,為救援北伐,天京都要付出代價。此外,為了救援北伐,楊秀清讓天王封秦日綱為「燕王」,寓意是殺入北京,推翻滿清。楊秀清獨裁專橫,自然不想再封王來限制自己,可卻封了秦日綱為王。可知,楊秀清對北伐是非常重視,甚至超過了西征。
綜上所述,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之間確實存在矛盾,可這並不能說明北伐就是為了消滅西殿力量,是借刀殺人。北伐主帥與兵力配置遠超西征,堪稱最豪華陣容(除了楊、韋、石任主帥外,當時沒人敢說超過林、李);為了增援北伐軍隊,東王楊秀清多次從各戰場抽調兵馬北上,甚至不惜撤出揚州,封秦日綱為燕王等。可以說,楊秀清大局觀念還是很強,否則他也混不到這位置。所以,「北伐消滅西殿勢力」一說站不住腳,是莫須有。對此,各位又是如何看,歡迎留言分享,一起討論。
參考文獻:《太平天國軍事史》、《太平天國戰爭全史》、《李秀成自述》
太平軍2萬人北伐,是楊秀清有意消滅西殿勢力?你們信嗎
歷史研究需要「百家爭鳴,百花齊放」,對歷史人物、事件、現象之看法,從不同視角去分析,自然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,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論。就拿太平天國歷史研究來說,有幾大領域至今依然爭論激烈:北伐、天京事變、石達開離京出走、李秀成叛變等,而北伐則是研究之最大熱點;北伐之原因、過程、最終失敗之因素等,仍在爭論不休。前不久,有粉絲詢問作者:派2萬老兵長途奔襲燕京,是楊秀清有意消滅西殿勢力,從而實現大權獨攬,可否有這回事?這問題算是比較新穎,「北伐消滅西殿勢力」一說之前在網上也看過,大多是一些網友在評論區中「吐槽」東王楊秀清,將其北伐之罪名扣在東王身上使然。至於這觀點是否正確,筆者認為可以進行討論與分析,而後再下定結論。
01.楊秀清與蕭朝貴之關係:是對手還是戰友,其關係究竟如何
既然認為北伐就是為了消滅西殿勢力,不妨先來了解下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之間的關係如何?太平天國「創業八人團」,洪秀全、楊秀清、蕭朝貴、馮雲山、韋昌輝、石達開、秦日綱、胡以晃,憑啥站穩腳跟,都有何本事呢?洪、馮是拜上帝教創辦者;韋、石、秦、胡等要麼投入巨額資金贊助起義,要麼拉攏幾千人馬入伙,都是帶來乾股的主。楊、蕭有啥資本呢?倆人都是燒炭佬,一生窮困潦倒,家族背景幾乎是零,可忽略不計。楊、蕭能上位,靠的是玩「天父下凡」這旁門左道,取得宗教代言權,其他人只能忍著。有了宗教權力,楊、蕭在天國中的咖位不相上下,平時矛盾自然有。例如,蕭玩「天父下凡」,弄死楊秀清岳父陳來;楊暗中與洪宣嬌(蕭夫人)搞曖昧,還用「天父傳言」粉飾。可以說,楊蕭之間恩怨不少,會有較勁。不過,洪、馮、韋、石、秦、胡等勢力也不小,楊蕭沒壓倒性優勢,他們還必須要聯合起來,求得發展壯大。所以,楊、蕭既是對手也是戰友,在相當長時間裡,他們以戰友為主。
02.「北伐消滅西殿勢力」說之由來,可否站得住腳
隨著楊、蕭勢力不斷壯大,洪、馮、韋、石、秦、胡等被邊緣化,軍國大事幾乎都是楊、蕭在處理,這在平日發布之文件中均冠以「天父、天兄」等字樣可以看出。很遺憾,蕭朝貴為了再次樹立威信,打壓楊秀清,親率2000精銳長途奔襲長沙,並親自到前線督戰,被一炮打死,送上西天。此時,楊秀清基本就是一家獨大,西殿勢力也無法與之抗衡。不過,有人認為是楊秀清故意不派兵,才導致西王慘敗送命;西殿對東殿很不滿意,東殿對西殿也是防備,兩大集團之關係形同水火。為了徹底消除威脅,楊秀清派林鳳祥、李開芳、吉文元等西殿將士長途奔襲燕京,想藉助清軍之手幹掉政敵。為此,大夥紛紛拿出證據:區區2萬人就敢長途奔襲,還是孤軍深入,偏師北上,豈不是去送死嗎?這就是東王楊秀清之陰謀,他在玩「借刀殺人」之遊戲。那麼,事實果真如此嗎?
03.北伐出動精銳老兵2萬,可否算是「孤軍深入,偏師北伐」
接著上段內容,出動2萬老兵長途奔襲燕京,可否算是「孤軍深入,偏師北伐」呢?先弄其第一問題:2萬老兵算少嗎?定都天京時,太平天國能算得上百戰精銳的將士估計有7萬人,其中1萬多是從廣西帶來,其餘就是在湘南招收的天地會武裝、礦工等,這是具有強悍戰鬥力之部隊。當時,太平天國僅僅佔領南京、鎮江、揚州三城,還被「江北大營」、「江南大營」等包圍,自然得分出兵力來駐守,況且還要西征。所以,這2萬老兵是所能出動兵力之極限了,並不能說是去送死,畢竟天下未定,少量精銳又怎會捨得殺害呢?再說這兩萬人是否是「偏師北伐,孤軍深入」。什麼叫偏師?當然是打替補,不是主力咯?那麼,北伐軍算是「偏師」嗎?答案是否定的,非但不是偏師,還是重點。北伐出動2萬精銳老兵,林鳳祥、李開芳、吉文元均是無敵猛將,戰功赫赫;西征第一波僅僅出動萬餘人,主帥胡以晃能力還可以,賴漢英則靠邊站。北伐軍主帥與兵力配置,都是超過西征,怎會是偏師呢?
04.北伐出動後,楊秀清是否派兵增援,救援之誠意如何
北伐陣容豪華,主帥於兵力配置都是碾壓西征軍,不能算是偏師。那麼,可否算是「孤軍深入」呢?什麼叫「孤軍深入」,當然是沒有後繼援兵,沒有隊友來幫忙咯。那麼,2萬北伐軍出動後,東王楊秀清是否派兵增援,其救援之誠意又是如何呢?答案是,派出3次援兵,一次比一次規模大,誠意十足。第一次是派遣朱錫琨、黃益芸等率萬餘增援,可惜在六合就慘敗了。第二次,派曾立昌、許宗揚、陳仕保等率7000兵馬增援,一度攻佔臨清,後因指揮不力,全軍覆沒。第三次則是派秦日綱率1萬兵馬北上,可惜在舒城受阻,返回天京。這三次增援除第一次是「配合北伐」外,後兩次都是前去「救命」,且誠意十足。曾立昌7000兵馬從何而來?答案是,從西征戰場抽調,還放棄揚州,出動守軍,這成本很高了吧。秦日綱1萬餘兵馬從何而來?答案是,天京戰場,為救援北伐,天京都要付出代價。此外,為了救援北伐,楊秀清讓天王封秦日綱為「燕王」,寓意是殺入北京,推翻滿清。楊秀清獨裁專橫,自然不想再封王來限制自己,可卻封了秦日綱為王。可知,楊秀清對北伐是非常重視,甚至超過了西征。
綜上所述,東王楊秀清與西王蕭朝貴之間確實存在矛盾,可這並不能說明北伐就是為了消滅西殿力量,是借刀殺人。北伐主帥與兵力配置遠超西征,堪稱最豪華陣容(除了楊、韋、石任主帥外,當時沒人敢說超過林、李);為了增援北伐軍隊,東王楊秀清多次從各戰場抽調兵馬北上,甚至不惜撤出揚州,封秦日綱為燕王等。可以說,楊秀清大局觀念還是很強,否則他也混不到這位置。所以,「北伐消滅西殿勢力」一說站不住腳,是莫須有。對此,各位又是如何看,歡迎留言分享,一起討論。
參考文獻:《太平天國軍事史》、《太平天國戰爭全史》、《李秀成自述》